About the School学院概况
Academy Introduction院校介绍

北京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交通运输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双一流”建设高校。

北京交通大学作为交通大学的三个源头之一,历史渊源可追溯到1896年,前身是清政府创办的铁路管理传习所,是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管理人才的高等学校,是中国近代铁路管理、电信教育的发祥地。1917年改组为铁路管理学校和邮电学校,1921年与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合并组建交通大学。1923年交通大学改组后,学校更名为北京交通大学。1950年学校定名北方交通大学,毛泽东主席题写校名,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任校长。1952年,北方交通大学撤销,学校改称北京铁道学院。1970年恢复“北方交通大学”校名。2000年与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由铁道部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2003年恢复使用“北京交通大学”校名。学校曾培养出中国第一个无线广播电台创建人刘瀚、中国第一本铁路运输专著作者金士宣、中国铁路运输经济学科的开创者许靖、中国最早的四大会计师之一杨汝梅,以及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郑振铎等一大批蜚声中外的杰出人才。中国第一台大马力蒸汽机设计者应尚才,“东京审判”中国检察官向哲浚,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人口学家马寅初等都曾在学校任教。

学校在被称为“学府胜地”的北京市海淀区建有东西两个校区,总面积近1000亩,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在山东省威海市建有威海校区,占地面积1000余亩;各校区均具有完善的教学、科研设施,校园环境优美。在河北省黄骅市建有北京交通大学海滨轨道交通综合研发实验基地;在北京市丰台区打造国际一流的丰台轨道交通“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基地;在河北省唐山市成立唐山研究院,着力打造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及国际教育培训的示范区。

历经双甲子发展,学校形成了以信息、管理等学科为优势,以交通科学与技术为特色,工、管、经、理、文、法、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完备的学科培养体系。学校设有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语言与传播学院、软件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法学院、环境学院、国家保密学院、詹天佑学院(智慧交通未来技术学院)、威海国际学院等18个学院。

学校学科实力雄厚,学科建设水平持续提升。首轮“双一流”建设任务高质量完成,“智慧交通”一流学科领域建设成效显著,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深入推进。学校在国内外知名的学科排行榜中稳步提升,15个学科入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交通运输工程学科4次排名世界第一;15个学科入围U.S.New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8个学科进入QS世界顶尖学科排名;6个学科入围THE世界大学学科排名;26个学科入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交通运输工程、系统科学继续蝉联全国第一;8个学科进入ESI前1%,工程学保持ESI前1‰。建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个,工作站1个;有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9个。

学校把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提高办学实力的关键,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全校在职教职工3160人,其中专任教师2024人(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1504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1990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6人,各类国家人才计划入选教师71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2人。

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成绩斐然,为国家与行业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学校有全日制本科生17372人、博士生2954人、硕士生8434人,非全日制硕士生1730人,成人学生2350人,外国留学生全年累计1389人。近三届本科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近三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评选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学校有4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2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3个专业通过国家土建类专业评估,3个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培养项目。学校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7个;建有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3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获评“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学校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9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6门;获评首届全国优质教材主编4本。计算机科学基地获批国家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软件学院获批国家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学校深入实施本研贯通、学科融通、产学相通、国际互通的“四通”教育教学模式;实施“高原”“高峰”两大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依托詹天佑学院探索“3+5”本研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基础学科科学研究拔尖人才及优势学科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实施产学联合培养“知行计划”,围绕国家发展急需,培养卓越工程人才。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深造率超过66%,学校首批获评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学生艺术团排演的大学生版《长征组歌》和原创话剧《茅以升》已成为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学校体育运动蓬勃发展,高水平运动队和普通学生代表队成绩斐然,2022年获全国一等奖3项,北京市冠军1项、亚军2项、季军1项 。

学校始终瞄准科技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全面参与了铁路大提速、青藏铁路建设、大秦铁路重载运输、磁悬浮列车、高速铁路、川藏铁路建设和城市轨道交通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等中国轨道交通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创性重大成果,为服务交通、物流、信息、新能源等行业以及北京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成为支撑和引领国家、行业和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学校共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79个,其中包括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轨道交通安全评估研究中心、智慧高铁系统前沿科学中心、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和移动专用网络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可持续交通创新中心、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9个、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能源研发中心1个、铁路行业重点实验室5个、北京实验室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8个,建有北京综合交通发展研究院首都高端智库,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北京交通大学研究基地,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4个,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北京市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协同创新研究基地,北京社会建设研究院。学校是交通运输部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新型智库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定期举办“中国交通高层论坛”“首都高端智库北京交通发展论坛”“运输与时空经济论坛”“交大大讲堂”。学校全面实现千兆网络到桌面、有线和无线网络全覆盖,高性能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有力地支撑和推动了学校事业的发展与改革创新;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14.8亿元;图书馆纸本藏书、电子图书、网络资源等总量约1717.6万册,建有交通运输特色数据库,设有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和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

学校把加强合作交流作为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美、英、德、法等51个国家的247所大学及著名跨国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积极传播中国文化,在比利时鲁汶、巴西坎皮纳斯和波兰华沙共办有3所孔子学院。加入国际铁路联盟(UIC)、国际铁路合作组织(OSJD)和中国-中东欧高校联合会,成为“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联盟”、UIC高速铁路高校联盟牵头单位,不断提升国际铁路领域影响力和话语权。加强国际科研合作,牵头成立中美、中俄、中英和中印尼高铁研究中心。充分发挥校友会、基金会、董事会作用,在海内外成立校友组织60家,吸纳董事单位87家,与交通、物流、信息、能源等行业企业及地方政府等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非学历教育实现管办分离。建有深圳研究院、长三角研究院等5家异地科研机构,为拓宽社会资源,推动学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做出积极贡献。教育基金会成为民政部认定4A级慈善组织。

“饮水思源,爱国荣校”。北京交通大学秉承“知行”校训,肩负新的使命,正以更加开拓进取的精神向着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


teaching facilities教学设施

近10年来,北京交通大学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学校加大对学校基础建设的投资,校园环境日新月异,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运动与休闲场所,全部本科生和研究生都在学校住宿和学习。

校园计算机网络居国内先进水平,现在已经形成了有线网和无线网相补充,IPv4与IPv6共存,多个专网独立运行又互相联通的多种类、多协议、多层次的网络格局。学生不但可以在公共计算机机房和宿舍里联入互联网,还可以在主校区的室外场所、图书馆或自习教室通过无线上网方式接入互联网。学生入校即可获得终身免费电子邮箱,通过网上教学平台参与网上教学,注册校内学生论坛,参与热门话题讨论。校园一卡通开通了餐饮、超市、洗澡、开水、图书借阅、上机、医疗、门禁等22个子系统服务项目,使学生可以一卡走遍校园。

学校建有现代化的图书馆,目前馆藏图书近400万册。网络资源丰富,拥有CNKI、维普、万方、IEL、ISTP、EI、OCLC、PQDD、ELSEVIER、ASCE、SCI等中外文数据库140余种。图书馆每周开馆7天,数字资源的检索和访问实行24小时全天候服务。大量采用数字技术,配有电子阅览室、声像室,提供计算机检索服务,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通过电子图书借阅系统,广大师生可在自己的计算机上阅读电子图书。同时还与北京市数十所高校图书馆建立了馆际借阅和文献传递业务,图书馆原文传递工作在北京地区79所高校图书馆中,注册人数、使用人数、文献申请量位列第一名,综合排名第二,历经三年的考核、评估,图书馆被评为原文传递学科服务馆,成为六家学科服务馆之一。每年举办的书香杯征文活动和图书文化周活动,不仅提高了校园人文气息,还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展才华的平台。近年来,学校加强以铁路为特色的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加大在图书馆集成系统软硬件设备和资源建设方面的投资建设力度,图书馆以此为契机,加强对全体馆员的培训和再学习,为全校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学校拥有完备的体育场馆设施,包括:1、学校最新建成使用的主校区综合体育馆,建筑面积约26900平方米,分南、北两馆,由共享大厅联接,大厅内设有攀岩墙。南馆是可容纳2249个固定座椅和约2000个活动座椅的综合竞赛场地;北馆地上局部五层、地下三层,包括羽毛球馆、篮排球训练馆、游泳馆、乒乓球馆、健身房、网球馆、射箭馆等场馆;学校主校区综合体育馆地处西直门外核心地段,是北京高校屈指可数的大型体育综合场馆。2、一座总4000平方米的室内体育馆,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排球项目的训练馆,其功能完善、设备齐全;3、一座900平方米的篮球馆,不但可以满足羽毛球队、排球队、篮球队等运动队的专项训练,还可以承接全国大学生的各种体育比赛工作。4、除此之外,两个标准田径场、足球场,一个非标准田径场,数十块室外篮球、排球、网球场,还有一个跆拳道队专用训练房,一个标准的体操房,一个武术教室,一个乒乓球房,一个健身房、一个体质测试中心,一个室外的攀岩墙,一个多媒体教室,一片健身走廊等体育设施。

此外,为了更好的促进同学们全面健康成长成才,为大家提供更多的活动场所和交流平台,改善全校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历时两年半时间建成迄今为止学校单体面积最大、使用功能最完备的建设项目学生活动服务中心。

学生活动服务中心于2011年11月投入使用,集一站式服务、文化素质培养、艺术教育、科技创新、生活服务、日常办公等多功能于一体,可供同学们进行动手实践、报告讲座、团队讨论、周末舞会、艺术沙龙、中小型联欢、排练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本科生宿舍为5至6人1间。学校为每个校内宿舍安装了电话和网络节点;校内电话可以全部免费互拨,方便和老师、同学联络。

学生不仅可以在公共计算机机房和宿舍里联入互联网,还可在校内其他场所实现无线上网。学生入校即可获得终身免费电子邮箱,通过网上教学平台参与网上教学。校园一卡通开通了餐饮、图书借阅、医疗、门禁等22个子系统,学生可以一卡走遍校园。


 更多教学设施(以院校公布为准)

scholarship奖学金

 更多奖学金要求(以院校公布为准)

Department Setting院系设置

北京交通大学积极适应世界经济发展新趋势,对接国家发展新需求和高等教育改革新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以行业特色为引领,坚持“基础宽厚、专业精深、思维创新、能力卓越、品德优秀”人才培养总目标,秉承“宽口径、厚基础、有特色、重个性、强能力、求创新”的教育理念,持续深化人才培养质量内涵建设,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具备健全人格和社会责任感,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精英人才和轨道交通领域的领军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于2016年全面实施基本以学院为招生单位的大类招生培养方案。


当前,学校本部除中外合作办学、艺术类等招生外,招生专业类共14个,包括电子信息类(通信与控制)、计算机类、经济管理试验班、交通运输类、土木类(智慧建造与智能工程)、机械类(智能制造与智能装备)、电气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新能源国际班)、理科试验班类、外国语言文学类、新闻传播学类、建筑类、软件工程、法学。


学生按照学院大类录取,入校后通过专业介绍和学业指导,在对各学科有较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在学院大类内依据学生的志愿和成绩进行分流,给予学生最大范围的选择空间。学校打通相关学科内各专业低年级课程设置,科学重组和有效整合课程资源,按照相通、相近的学科设置公共基础课程和大类公共课程,并加强专业认知教育,着力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意识和创新活力,做到基础扎实、通专兼顾。


 更多院系设置(以院校公布为准)

student recruitment brochure招生简章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招生工作,确保北京交通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考生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等相关法律及教育部有关规定和《北京交通大学章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学校名称为北京交通大学,简称为北京交大;英文名称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缩写BJTU。学校法定注册地址为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上园村3号。在山东省威海市南海新区现代路69号建有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

学校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交通运输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具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第三条 对取得我校学籍,在规定年限内达到毕业要求者,颁发北京交通大学学历证书,证书种类为普通高等教育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有关规定者,颁发北京交通大学学位证书。

第四条 招生类型除普通类招生外,还有中外合作办学专业、高校专项计划、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艺术类专业、国家专项计划、南疆计划、民族班计划、内地西藏高中班、新疆高中班、新疆协作计划、港澳台侨招生、第二学士学位招生等。

第五条 学校按照北京交通大学(国标10004)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国标19004)两个代码分别编制计划和录取。

学校招生专业中,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中外合作办学)、通信工程(中外合作办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环境工程(中外合作办学)、数字媒体艺术(中外合作办学)、工商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会计学(中外合作办学)等7个本科专业在威海校区就读,其他本科专业均在学校本部就读。

本科标准学制建筑类专业为五年,其他专业为四年,第二学士学位为二年。

第六条 北京交通大学招生工作将全面贯彻“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透明,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并接受纪检监察部门、考生、家长、媒体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七条 北京交通大学设立由校长、分管招生工作的校领导、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以及本科生院、学生工作处、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是本科招生工作的决策机构。根据工作内容下设高水平艺术团招生工作组、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工作组、第二学士学位招生工作组,各工作组均在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第八条 学校纪委办、监察处对学校本科招生工作进行监督。

第九条 招生办公室作为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常设工作机构,设在本科生院,负责学校本科招生的日常工作。其职责是:

(一)执行教育部有关招生工作的规定及各省级招生委员会的补充规定或实施细则;

(二)根据国家核准的年度招生规模及有关规定编制并报送学校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

(三)制订学校招生章程;

(四)组织开展招生宣传、咨询等工作;

(五)组织实施招生工作,负责协调和处理本校本科招生工作中的有关问题;

(六)组织协调对录取新生进行复查等工作;

(七)组织本校单独招生考试和特殊类型招生考试工作,并对考试安全、考试防疫负责,依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对违规考生进行认定、处理,并将违规事实处理结果报生源所在省级招办;

(八)履行高校招生信息公开相应职责;

(九)支持有关招生管理部门完成招生方面的其他工作。


 


第三章 招生计划


第十条 按照教育部核准的年度招生规模,结合学校的办学条件、往年分省计划情况,本着优化生源结构、促进区域均衡的原则,综合考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国家政策导向、近年来各地高考报名人数和生源质量、毕业生就业、考生对我校各专业的认可程度、各种特殊类型招生等因素确定分省招生计划和有关专项计划。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具体人数、选考科目等要求以各省级招办公布为准。

第十一条 预留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1%,用于调节各地统考上线生源的不平衡或同分数考生录取问题。使用时将坚持规范有序、质量优先的原则。




第四章 录取规则


第十二条 北京交通大学在教育部领导下,在各省级招生委员会统一组织下,按照“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原则实施录取工作。

第十三条 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05%以内,对符合录取各项要求并服从专业调剂的调档考生将全部录取;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20%以内。调档比例根据各省生源情况可适当调整。

第十四条 进档考生在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合格、身体健康状况符合相关专业培养要求的情况下,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根据考生投档成绩和专业志愿进行录取和分专业。分专业时不设专业级差分。承认投档成绩中所含的全国性政策加分,分值最高不超过20分。所有高考加分项目及分值均不得用于我校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等招生项目。

第十五条 若录取和分专业时出现进档考生投档成绩相同,则按各省级招办确定的同分排序规则进行录取。若相关批次无同分排序细则,则依次比较语文、数学、外语科目分数排序录取。对无法满足所报专业志愿但符合各项录取条件且服从调剂的考生,按投档成绩由高到低排序调剂到计划未完成的专业,直至录取额满。

第十六条 在内蒙古自治区除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等类型外,按照“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排队录取”的规则进行录取。

第十七条 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只招英语考生。设计学类专业入学后外语教学只设英语。所有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外方合作院校均为英语国家的院校,大量课程为全英文授课,专业课采用全英文教材,要求较好的英语基础。请非英语语种考生谨慎填报。

第十八条 体检标准参照执行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

第十九条 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未完成的计划将根据相应省份的安排实行征集志愿录取。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在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不足的情况下,可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若符合条件的非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仍不足,将根据相应省份的安排实行征集志愿录取。征集志愿仍不足的则将剩余计划调剂到其他生源质量好的省份以完成招生计划。

第二十条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高校专项计划、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艺术类、第二学士学位等各类型招生按照相应的招生简章及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民族班计划只招收少数民族考生,根据有关文件,考生的投档成绩不得低于学校普通类专业(不含中外合作办学)提档线下40分。内地西藏高中班、新疆高中班考生若高考所在地为高考综合改革省区,所报专业应符合相应专业选考科目要求。

第二十二条 各类型招生均无男女比例限制。



第五章 其它


第二十三条 对经由省级招办审核通过并被我校确认录取的考生,将发放由校长签发并盖有北京交通大学公章的录取通知书,考生凭录取通知书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校区报到。

第二十四条 按艺术类专业录取的考生,入学后不得转入非艺术类专业。录取到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考生,入学后不得转入非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威海校区录取的学生不能转入北京本部校区。威海校区不同合作方所设专业之间不能互转。转专业具体政策按学校当年发布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新生入校后,我校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41号)进行新生入学资格复查工作。凡复查不合格者,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直至取消其入学资格,已经取得学籍的取消其学籍。

第二十六条 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学校本部本科各专业除艺术类、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外,学费标准一般为每学年5000元或5500元,软件工程专业三、四年级学费为每学年16000元;设计学类专业每学年10000元。

纳米材料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机械电子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费在学校本部学习期间每学年60000元,在外方学习期间学费标准按对方标准收取。威海校区数字媒体艺术(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费为每学年85000元,其他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费每学年80000元。

本部校区住宿费根据住宿条件不同每学年为750元至1200元。威海校区住宿费为每学年1200元。如果国家调整收费标准,则执行新规定。

第二十七条 学校建有完备的“奖、助、贷、勤、补、偿”资助体系,全方位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新生报到当天专门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有“绿色通道”,学生持有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可暂不用缴纳学费先办理入学手续。

第二十八条 接受考生申诉邮箱:jwss@bjtu.edu.cn

第二十九条 咨询方式

北京交通大学招生办公室咨询电话:

010-51688441

威海校区咨询电话:0631-3806000

学校网址:https://www.bjtu.edu.cn

招生资讯网:https://zsw.bjtu.edu.cn

微信公众号:bjtuzs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我校不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进行招生录取工作,不收取国家规定外的任何费用。以我校名义进行非法招生宣传等活动的中介机构或个人,我校保留依法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第三十一条 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招生遵照本章程执行。

第三十二条 港澳台侨招生中,通过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依据台湾学测成绩招生、香港中学文凭考试招生、澳门保送生招生,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本章程以及我校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三条 本章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如遇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有关政策变化,以变化后的规定为准。对各种媒体节选公布的我校招生章程内容,为避免理解有误,以我校公布的完整招生章程为准。



 更多招生简章要求(以院校公布为准)

accommodationcondition食宿条件

 更多食宿条件要求(以院校公布为准)

Admission Rules录取规则

 更多录取规则要求(以院校公布为准)

cost requirements费用要求

学费标准一般为每学年5000元或5500元,软件工程专业三、四年级学费为每学年16000元;设计学类专业每学年10000元。

 更多费用要求(以申请学校要求为准)

相关院校 / Related colleges